上週五傳出新世界嘗試高息融資失敗後,股債價大跌,有點大到不能倒的內房一樣的先兆,不論是真是假,四大地產商之一也出現信心危機,令我感歎。我組合持有的一隻債券竟然數月來跌了幾成,損失慘重。避得過股票,避不過債券,回想當初是因何買進了?
話說新世界一直都算是比較進取高槓桿的地產商,不過一直為人詬病的只是喜歡玩股票的財技,而從來沒有人覺得會缺錢。債券的回報兩三年前就大約是四至五厘左右。當時好像亦曾經贖回了一些永續債,然後才再融資,息率仍然是差不多,不過數年後息率會根據市場利率重置至一個較高的水平。這個賣點就是,就算聯儲加息也不怕,因為捱過數年後就可以收市場水平以上的高息,而且新世界到時候亦可能贖回債券避免支付高利率。
另一方面,11和14年新世界都進行過供股。彤叔16年走後新一代接手,感覺正面,沒有供股或其他股市大茶飯。大概是這樣,感覺當時財務穩健,於是就買了。
第三代帶領下過於樂觀地判斷內房,進行大舉收購,槓桿變得更高,但其實債券價格仍然站得住,息率仍然不算高。甚至聯儲2022年開始快速加息,債價下跌都只是反映risk free rate提升(和部分中港風險增加)。
聯儲可能準備長期高息和內房民企團滅當然是主因,不過周大福全購新創建來幫新世界融資,慢慢增加了市場對新世界財務上的遐想。
這幾年並沒有在股價高位進行供股,是不是因為新的管理層想表現正派?另外亦可以分拆K11或賣資產,或對柏傲莊的工程事故沒有那麼“大方”,或減少投地甚至減派息。這些都沒有做,是不是管理層判斷錯誤了?
始終背後母公司周大福的實力我們也無從得知,可能在解救新世界債務時,把他的資產都低價買下,亦可能沒有能力或意圖去解決債務,犧牲債權人,更害怕的是引發投資者對香港公司的信心危機。
樂觀點看,和內房不同,資產應該不至於有價無市吧?賣掉部分減債改善借貸成本是王道。希望不要像內房民企般幻想行情會好轉(或很快會降息),遲疑不決很容易就變成不歸路。